技術提供:Blogger.
RSS

【打破「窒息的支持」】



【打破「窒息的支持」】
文/ 希雅特 精神科專科醫師



有時候,我們常常渴望有人能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拉自己一把,在困厄的時候,獲得支持的力量,能夠繼續撐下去。但是在分析治療中,這些旁人或環境的「支持」,有時卻是困住個案的枷鎖,使人落進永無止盡的輪迴。

在心理治療的框架中,如何在足夠的信任跟安全感中,分析師能夠直指個案陰暗的一面。甚至在適當的評估跟保護下,拆解困住個案的框架。儘管這些框架不一定都是讓人痛苦的信念,有時甚至是安慰支持個案的信念。但有些一般人認為是良善的信念,卻往往困住個案選擇的彈性,讓人窒息。

善意的價值或信念,在適當的情境,是好的支持,但在病態的情境中,卻是危險且致命的。例如愛上了就不該輕易放棄、如果堅持跟努力對方就會變好、另一半外遇或家暴需要原諒、家醜不可外揚、為了小孩不能離婚、女性的適婚跟生育年齡、懷孕了不能墮胎、無論父母如何不是都要孝順等等,這些社會文化的樣板倫理觀,若過於死板的堅信,就會像是迷信一樣,很有可能摧毀了一個人的人生。

這些看似道德倫常的迷信,需要在治療的框架下,安全地討論跟整理,但為了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必須為了自己做決定。儘管面對自己的陰暗非常艱困,但比起浸泡在號稱善意的毒意裡(例如這些都是為了你好、大家都是這樣的、為了和氣就得忍耐等),也許給自己一個重生的機會,才能真正地存活下去。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做個善良的壞人】

【做個善良的壞人】

文/ 希雅特 精神科專科醫師


    「我想當好人」是個很危險的幻想,常常讓有心人有機會控制我們。這個幻想的結構,會有許多不同的延伸型態,例如:「我想當乖孩子」、「我想成為好媽媽」、「我要成為好的男朋友」、「我想做位好學生」等等。這些幻想反而讓人失去判斷是非善惡的理智。
    當面對沒有同理心的他人,這些「我想當好人」的幻想常會被別人利用,甚至被狠狠地傷害。在臨床經驗中,常常聽到受害者自我責備,反而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一定是自己哪裡做錯了。這些被加害者植入的「毒意」,讓受害者自我貶抑,失去自信,喪失希望等,這些傷害,往往要經歷很長的心理治療才能修復。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一定要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
文/王思涵臨床心理師


「一定要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為什麼要?」
「原諒不是一件一定要做得事情」,或許對這個社會來說,說了對不起的人就能獲得原諒,聽了人家說對不起,好像下意識的就要說「沒關係。」就像是How are you ? 之後一定要接I’m fine, thank you.一樣的荒謬。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