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同理心還是同情心?

不知什麼時候「同理心」詞彙漸漸取代了「同情心」,雖然一般語言使用上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在輔導學理上就會區分。同情心顧名思義就是有同樣的「情」緒或心「情」,而同理心是「理」解在同樣或相似處境的情緒。更進一步以英文sympathy(同情心)empathy(同理心)區分,sympathysyn+path簡單來說就是帶著相同的感覺,而empathyen+path則是進入對方的感受。就輔導人員來說,避免陷入求助者相同情緒很重要,像是溺水時至少要有一人可以確保安全才能救另一人,兩人狀況一樣反而互相拖累。若求助的人容易焦慮不安,輔導的人不能跟著焦慮不安。所以輔導人員會盡量維持理智的瞭解求助者的內心世界,輔導的目標通常就是陪伴與改變,透過瞭解人的內心世界才有機會改變,改變通常就是改變環境,或是改變心態適應環境。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懲罰與矯治

犯罪的人都一個樣?

去年馬年幾件重大事件震撼社會,最後再以監獄事件結尾,讓人進一步思考犯罪這件事,有些事情觸犯法條但是合乎法律精神或許不能算是犯罪,像是在白色恐怖許多犯法的人卻是善良的,當他們觸犯法條時其實是反映出政權的問題。然而有些犯罪行為是直接或間接傷害了人,國內外從古到今每一個社會都嘗試著保護大眾免於傷害,然而犯罪問題在各個時代不同的社會都存在,要完全消滅犯罪可能不切實際,但社會仍需要致力於降低犯罪發生率。

當然,犯罪的樣貌很多,若沒有釐清種類或是原因,可能無法有效預防或是矯治犯罪。例如:經濟犯或是貪污與其他罪犯不同,貪慾可能大部份的人都有,只是大部份的人沒有足夠的地位,通常犯人出獄後很可能無法再獲得相同的地位而不會再犯。

懲罰很重要,但也不能忽略矯治。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學運後個人反思

我總覺得臺灣政治人物很不怎麼樣,所以從小到大參加過一次政治活動與一次公共議題活動,第一次是在小學時,剛好路過在公園的政見發表回,那次用綠油精歌曲旋律介紹丁守中,我已經不記得那是什麼選舉,只記得當時氣氛很輕鬆有趣。第二次公共議題才是思考後參加的,就是台東核廢料out”,原因就政府用欺騙的方式把核廢料放到蘭嶼,蘭嶼人只能被迫接受,政府沒有誠信又把弱勢的犧牲視為理所當然,欺騙與強迫完全沒有任何公義,那次大熱天就在台東市區跟著走了一段路。在我看核能問題,其實就是看核廢料問題,要如何合乎公義的處理。

除了這兩次,我覺得政治人物整體來說不論藍綠,常常喜歡用道德要求對手,但卻以法律來自我約束,若立場不同就加以踏伐,相同就說對方合理客觀。或是一面批評別人,自己卻做一樣的事情。與小時候政治人物拿出政見不同,似乎沒有人講政見,也再沒有人拿實現多少政見讓民眾檢驗誠信,選舉只是像賣膏藥那樣的喊口號,操弄的民眾的預期心理,似乎把一項政策當作萬靈丹,或是把一切的罪惡歸咎於某件事或是某個人身上,所以我常說臺灣可以沒有官員,但是不能沒有社工。其實有太多做表面的政策對實際問題沒幫助,其實還造成更多困擾,越是想一步到位或一勞永逸就越糟。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黑箱後的台灣民主

太陽花學運或公民運動告一段落後,許多播種或是監督的力量將持續,也有許多檢討制度的聲音出現,有些人可能思考總統是否應有黨主席身份、參考美國參、眾議院如何透過不同選舉時間互相抗衡,或是歐洲鼓勵多黨參與增加多元討論。不論制度如何調整,若沒有足夠民主素養再多的法學訓練可能都是讓人成為法匠而已,民主中的制度最主要是要預防人為錯誤出現。

這次太陽花學運所揭露的黑箱其實是臺灣長期以來的現象,臺灣人似乎習以為常很少有所表示,這次太陽花運動的出現大概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學生沒有人情事故的包袱,對國家仍有許多理想。第二個就是馬英九政府犯了重大的錯誤。一個重大的錯誤往往都是幾個錯誤湊在一起才會出現,這次馬英九在民主概念上犯了兩個錯誤,而其團隊則犯了三個錯誤。制度上若無法預防錯誤再次出現,未來仍可能出現類似的問題。

民主與人權是兩個密不可分的概念,因為每個人權益都平等,所以在爭議上才會要少數服從多數,但也因每個人的權益平等就絕不能輕易犧牲他人的權益,所以多數要尊重少數,甚至是感謝少數。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歷史教我們什麼?

鑒古知今是歷史記載給後人最大的幫助,若允許歷史更多元的觀點,有更多的闡述自然就有更多的提醒,除了多元觀點,閱讀歷史也應把歷史當作一面鏡子,認真反省自己的狀況。

從歷史上來看歷史,當權者常常把歷史當作工具,透過歷史來闡述前朝的邪惡與當代政府的正當性,往往只有聖賢君王才能允許歷史記載有一定的獨立性,大部分的政權把歷史視為統治的工具。
雖然台灣不是君主制而是民主制,隨著科技演進當代的時事記載與詮釋越來越難被限制,政府仍舊無法從歷史中學習錯誤,民眾仍缺少一個可以更立即影響政策的管道。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核能成本如何計算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顧名思義,透過語言描述來框架或影響人如何思考一件事情。舉近來眾人關注的反核議題來說,「已花了多少錢建造核四」跟「建核四還需要再花多少錢」就可能影響許多人對興建核四的觀感。

政府似乎把「核四」與「核能」放上等號,更進一步把「停建核四」跟「巨額賠償金」框架在一起。政府習慣性將事情放入二選一的框架,強迫人民在資訊不足下選擇,但是許多代價都在框架之外,最後人民又被迫接受後果。

擁核派的政府常以最乾淨與省錢來推銷核能。但是未知能否完工運轉的核四,興建的成本高達數千億、還不斷增加,當政府宣稱核能省錢時,不禁讓人思考成本是如何計算得出?是否有算到不斷追加的成本,核廢料的處理費用與對土地的傷害又該怎麼計算?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斷層與傳承

畢業後第一份心理師工作就是在花蓮玉里,在來東部之前的經驗,是在台南市的實習。在實習時,經常看到家長帶著小朋友就診,但在玉里的經驗卻是社工或是老師帶孩子就診,臨床心理師要取得孩童相關生活資訊就更加困難了。

後來很快就發現,表面上東部學生語言發展相較於西部似乎較慢,但光靠測驗無法明確瞭解孩子這在學科以外的表現。因莫拉克關係,我到台東大武輔導小朋友。常有低年級的小朋友說家裡只有vuvu跟自己,vuvu在大雨中仍要出門,讓孩子很擔心。而當時的我還不曉得vuvu是稱呼長輩之意,只能傻傻地問,被孩子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看待。

有些小朋友有很好的母語能力可以跟長輩溝通,在隔代教養中顯得十分重要。但也有許多小朋友沒有足夠語言溝通能力,我曾輔導過一些國高中生,語言的隔閡常常讓這些少年困擾,學生認為阿公與阿嬤聽不懂,久了就不怎麼想講。

蘇聯心理學家Vygotsky的鷹架理論提到兒童透過與成人的互動來學習,從幼童比手劃腳嘎嘎學語的跟家長聊天,到孩童遊玩不時要回來看看家長,與照顧者的互動極其重要,其中語言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管理 讓災難減輕

災難帶來許多傷害,我們要從每次災難中學習才能更有準備的面對災難。

心理師黃龍杰的安心講座中提及面對災難因應有5個大方向,就是生理、物理、倫理、心理,與管理。生理重點在於思考如何在災難來臨時,讓民眾可以生存。物理則是讓存活的人可以有安全的避風港,災難過後如何能夠保暖,有足夠的水與食物,讓人等候救援或災難過去。

倫理指人與人的連結,親人之間如何可以聯絡。心理則包括陪伴、哀傷輔導、自殺防治、創傷輔導,或其他心理相關的處遇。其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在每個時間都必需管理,什麼時候哪些資源應該進入,資源該如何進入都是管理的重點。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關心從小開始

在輔導學生時,會把困擾分為內化情緒與外化行為。內化情緒像是憂鬱或焦慮,通常這樣的學生人際互動較為退縮,也很少造成他人的困擾,除非特別用心的老師發現,要不然是不會被發現的。而外化行為則像是打架、破壞公物,或欺負同學,通常這樣的學生受到很多的關注。不論內化或是外化,多少都反映出學生內心的問題。

因被學校所關注的程度,許多被學校安排接受輔導的往往都有外化行為,也有不少都受司法所保護管束。自然就常有機會聽見這些學生的生命故事。在花東,這些故事讓我發現打架鬧事學生可大概分三類。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高中的輔導教育

從事學生輔導許多年,對教育不禁有些存疑。一個國家是否在乎孩童可以從教育看得出來,12 年國教固然是正確方向,但是有如許多國家的制度,訂定後再修改是難上加難,而 12 年國教在執行前就讓人無法放心。就我個人而言,我擔心這是一個虛有其表的制度,少了許多必要的配套措施。

 在花東輔導幾年,自然從學生與老師身上看到許多教育有待加強的部分,若能把現有的困境導正或許比貿然制定新制度更好。教育體系下長期有兩個時間表──年度與學年度,年度就是從 1 月初到 12月底,而學年度是從 9 月初到隔年的 8 月底。兩種制度讓許多老師忙於文書工作,重複應付不同的評鑑制度,當繁瑣文書工作過多,能花在學生的時間自然少。

 跟學生有些接觸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在課堂上精神不佳,許多學生甚至都在打瞌睡, 正值青春期的學生生理經歷許多改變,需要的休息時間較長。但學生要 7 點多到校,意味更早就需要出門,放學時間最早大概 4、5 點了。

 花了長時間在學校,若有補習時間就更長,當教育強調德、智、體、群、美,我們教育花多少時間讓學生發展體能或人際關係,就連寒、暑假也把學生再找回來寒、暑假輔導。當學生因疲憊都在學校打瞌睡,對課業感到疲乏沒有心思,那教育又是教育誰了?

 雖然霸凌似乎不在媒體焦點,但霸凌的情形仍時常出現,在輔導過程多次聽到學生只有靠自己才能免於被霸凌,多少讓人擔心學生落入以暴制暴的情況。然而,12 年國教拍板定案後,高中的輔導經費反而減少。實際上,隨著少子化,因成績的門檻已變得更容易跨越,讀高中變得更容易,所以高中學生問題變得更複雜,12 年國教應該會增加高中輔導的難度,更需要有不同的專業協助。

 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受教育的學生,與教育學生的老師,教育制度的改變似乎沒有站在第一線老師或是學生的立場思考,教育部門應思考如何讓老師能更專心於教導學生,並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資源,上課的時間也該將學生的身心發展納入考量。

2013/7/10發表於立報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教育,行政或是學生重要?

從教育可以看出國家對孩子的照顧,對未來的重視,許多教育上的投資是無法立即見效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致上說出教育的本質。教育與政治似乎有些矛盾,政治往往有許多利益計算,而且都是短期的利益。台灣鮮少看到有任何政策是由下而上去制定,往往忽略第一線工作者的經驗,更忽略長期資源分配不均的影響。

當教育也有政治考量時,往往無法確保孩童受到最好的照顧,所以常有人認為教改常有負面成效,許多教育政策訂定應可以從第一線師長的觀察作為參考,納入專業意見提供孩童最適當的環境。例如:體育署提到台灣的體育課遠遠低於先進國家,不同專家都指出體育對孩童身心發展與調適都極為重要,但是教育還是以學科分數為主要考量,體育課程仍偏少或是被輕看。為什麼當我們知道什麼對學生好卻不給學生?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輔導是用生命陪伴生命

日前,歌手蕭敬騰以自身經驗描述出輔導的重要性與歷程,在親子天下雜誌中,蕭敬騰提到自己從小就有閱讀障礙,不論他如何努力,課業上總是不盡理想。

在重視課業過於一切的升學制度中,他成為了「壞學生」,一直到認識了一位願意花時間在他身上的志工,就是志工的那份溫暖,讓他可以探索自己的優勢能力,讓他可以回饋社會,讓他可以選擇一個不一樣的生活。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三級預防──關懷就是預防

三級預防的概念是針對一個問題來分嚴重度,一級往往是問題不明顯或未發生時,目的是維持良好狀態,二級則是風險高的時候,預防目的是降低風險,三級則是問題已發生,預防只是要將傷害降到最低。

對於醫療、心理衛生,或是犯罪,三級預防都有極大的應用空間。以醫療為例一級預防就是針對如何讓人維持健康,鼓勵民眾多運動與健康飲食,二級預防是針對高風險的人,像是三高的病人就需留意,並更努力的建立良好生活習慣。三級預防則是針對病人,給予病人適當的治療與建議進而維持或促進生活品質。通常醫療會透過各種篩檢來評估一個人是否正常、高風險,或是已經生病了。

針對先前台北捷運傷人事件,柯市長提出篩選機制,不難看出柯市長的醫療專業,但在心理衛生或是犯罪學方面可能就需多加思考。一般的醫療狀況,民眾往往有意願讓自己身體更好,多少有些動機可主動配篩選。但是,心理衛生有時就是當事人病識感差、擔心社會觀感,或自己過度擔心,配合度自然就會打折。在犯罪者方面意願就更低了,有計劃的犯罪者通常知道自己行為違法而躲避,情境下犯罪則事發突然,事先也很難預知,事先篩檢非常困難。而近來的無差別傷/殺人事件,我們其實沒有足夠的研究,雖然這類個案可能長期有負面情緒與人際疏離,然而符合此的類特徵的人非常多,接觸這些人就碰到心理衛生領域長期以來的困擾,當事人配合意願不高,而過度干涉則是侵害人權(試想你今天心情不好,就不准你搭捷運或是出門是否合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教育與社會—國家的教育政策高度

教育就是投資國家未來  

我們如何對待「教育」,幾年後社會就會如何回應我們。社會現象往往是反映出過去教育的態度。以早期威權時代為例,若有人有不同意見就必須面對危險,所以大部份人選擇沈默,或是不再去思考,不去「多管閒事」,只專心應付各種「考試」,在學校裡學生同樣受到威權教育,學校給什麼就記什麼,不去思考,只要想辦法在考試上得高分。帶著同樣思維,到了不同的工作,不去思考自己行為對他人影響,只管通過「考試」得高分。當有爭執時就以威權的方式處理,看看誰比較大聲。台灣雖然實行民主化,教育體系也開始有了些改變,然而教育過於輕視人文,尤其對於歷史或是土地不重視,成長過程對自己生長的土地或是先人的功績一無所知,思考問題時往往就缺乏脈絡,在台灣社會不難看見缺乏邏輯思考,自然也無法在許多資訊中做出關鍵判斷,意見不同時無法溝通,只是要比看誰比較有威權。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從死刑存廢思考犯罪防治

許多重大犯罪讓大眾情緒陷入恐慌,尤其受害者是無辜的受難者,大眾除了擔心自身安危,也讓我們為家人而擔心,在試著想要保護自己與家人的生命的時候,就讓「廢死」議題浮出檯面,更讓廢死聯盟蒙受許多責難。臺灣許多議題總是把人一分為二,不是贊成就是反對,接下來再看多少人「挺」或「反」,然而挺或反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卻不多想,對內容欠缺思考損失的還是我們自己。

廢死聯盟主張什麼?

在溝通時,最忌諱以想像力猜對方,若能設身處地為對方想,雙方溝通漸漸就能取得共識。「廢死聯盟」最常被詬病的是1.該聯盟縱容犯罪,導致犯罪率上升,2.法官受限於該聯盟所以不敢判死刑,與3.廢死聯盟的人都沒有同理心。

在認識廢死聯盟時,首先要認識廢死聯盟從未表示該縱容犯罪,他們所強調的是死刑不該成為刑罰之一,很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對死刑的認識,或許在指責他們之前更該了解他們的認識是什麼,而且不論任何國家,真正能導致犯罪率上升的是經濟與社會因素,像是貧富差距,臺灣這幾年薪資與物價之間的波動似乎也與這些重大刑案有某些關聯。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自殺報導的六不六要

近來因有人受霸凌而自殺的消息傳出,不幸的消息讓人沈重。霸凌雖是重要議題,媒體似乎忽略此事件也是自殺議題。當有人侵害他人權益被指責,這指責不是霸凌,某些程度是討公道,但是當事人若是認錯悔改或是付出代價之後,民眾無止境的責難顯得超過,就可能有霸凌的嫌疑。這事件另一個面向是自殺帶來的傷害,自殺不止結束一個人的生命,更是讓許多親友陷入複雜的情緒煎熬。媒體似乎不知道是不斷的報導可能帶來更高的自殺率。

世界衛生組織曾公布媒體報導自殺相關消息有六要與六要

「六不」:
.不要刊登出照片或自殺遺書。
.不要報導自殺方式的細節。
.不要簡化自殺的原因。
.不要將自殺光榮化或聳動化。
.不要使用宗教或文化的刻板印象來解讀。
.不要過度責備。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請保護基層醫事人員

當民眾深陷毒油風暴,國家最高權力領導人沒有明確作為卻是要求民眾一起抵制。當民眾喝到毒茶,政府沒有從源頭管控,只是要求下游廠商標示清楚。掌握權力卻把責任下放是政府的特色,近期讓許多醫事人員跳腳的「醫糾法」正是突顯政府不負責任的法案。

醫療體系有許多可以改善的空間,很大的問題是健保是社會福利,但是醫療機構卻是被當商業在要求,在醫療勞資關係下的資方就陷入「武器競賽」不斷添購新設備,而基層醫事人員為了幫資方賺錢而忙碌,只要到醫學中心門診走走不難發現許多超時工作的醫師。往往要面對醫療糾紛都不是制定政策的政府或是醫療資方,而是辛苦工作的基層人員。假如政策有問題或是資方過度要求績效, 基層醫事人員往往不是苦撐就是離開。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初談心理劇-暖身,暖心,暖癒

作者 臨床心理師 王思涵
2015/08/24



  有很多朋友詢問,什麼是心理劇?是演戲嗎?是舞台劇嗎?要上台表演嗎?

  「心理劇是一種可以讓你練習怎麼過人生,但不會因為犯錯而被處罰的方法。(K.B.Tauvon1998/2002)」

  事實上,心理劇包含了舞台的元素,但主要並非是一種表演,而是一種透過將內心世界以具象化的手法,呈現於外在世界的一種心理治療方式,也可以說是一種表達性的心理治療,跟繪畫、沙遊都有共通的元素,以下透過案例的方式,讓大家更能明白心理劇是如何將個人的故事透過分享、演出,進一步達到看見、對話、療癒,這樣的過程。

  晴晴是個20歲的大學生,原本正是花樣年華,而她卻在18歲的一場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她最好的朋友,從那時開始,開始睡不好,覺得無助,毫無希望,而人生的色彩彷彿蒙上了一層霾霧。那一年她剛拿到機車駕照,載著自己最好的朋友要去市區玩,卻在命運的安排下遇上了闖紅燈的砂石車,朋友當場死亡,而晴晴自己在現場昏了過去,入院之後發現奇蹟似的只受到了輕傷。從此之後,晴晴幾乎躲在家裡不願意見人,過了兩年行屍走肉般的生活,憂鬱悲傷,在治療師建議之下,她參加了心理劇的治療團體。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心理劇的閱卷者思維

2016年將於美國亞利桑那州舉辦的美國心理劇年會
去年還在美國的時候,有機會擔任美國心理劇考核委員會的閱卷成員,所以今年6月受台灣心理劇學會的邀請,跟心理劇的受訓者及訓練師分享我身為閱卷者的思維。
首先,無論美國,或是未來台灣的制度,考核制度都應該是協助受訓者,接受適當的訓練,並且依照制度完成考核。重點在於訓練的過程,不在於考核的結果。真正的考核,就我的觀點,不是來自於考官,而是來自於自我的反思與改進,也來自於成員的回饋。當上導演或是訓練師,是持續的責任,任重道遠。我當天有說了一句話,美國的考核制度,是要「協助」受訓者順利完成訓練跟考核,每一個完成基本需求的受訓者,都會順利完成考核。拿到導演的認證,只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但你只是拿到「入場卷」,進到心理劇的大家庭。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跨文化的相互陪伴

南洋台灣姊妹會長期陪伴來自他鄉的新移民
先生帶著外籍配偶來到診間,主要是先生長期酗酒,導致家庭糾紛與暴力的擔憂,先生則因覺察自己失憶的症狀,而決定前來接受門診的戒酒。

連續來了第四次,這先生還很有毅力的堅持下來,低酒不沾,聽著他怎麼忍耐癮頭難耐和喜樂不能的抱怨。反覆衛教之後,我問,為什麼想要戒酒,他看了太太一眼,說著自己工作的狀況越來越差,太太越來越擔心。我回過頭,問了太太,對先生戒酒有什麼想法,她用著不太流利的中文跟我說,她上網找了很多資料,知道這是酒造成的病,她看到他這樣忍耐地戒酒,知道他很努力。說著說著,她就哭了出來,說很害怕他越來越嚴重,會不小心做出傷害家人的事情。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所看到太太臉上的表情,是心疼、不捨、恐懼、及守護心愛的人,複雜地揉合而成的情緒。不由得讓我對這對夫妻心疼了起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

這幾天傍晚,去華山看了這部片。我衷心地佩服導演的心胸,譲這部片,呈現滿滿的愛。儘管有悲傷,儘管有遺憾,但是片中也讓觀眾們感受到阿嬤們滿滿的愛,透過接受與原諒,接納了自己,也接納了世間的一切。

劇中引用了聖經以賽亞書,42章3節:「壓傷的蘆葦,他不折斷;將殘的燈火,他不吹滅。」萬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接納了陰影,也接下了陰影的力量,是複雜的,也是感動的。是沈重的,也是喜悅的。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路邊禪

走在街上,眼角瞥見一尊石佛,本來我維持著一樣的步行速度錯過。  

突然地,我停了下來,回頭,折回來仔細地瞧了一下。 

這尊跟人正常大小的石佛,像是店家老闆為了怕被盜走,但又希望能夠擺放在店前招攬客人。  

我心裡嘟嚷著:「這尊佛真可憐,被鐵鍊綑綁在這裡。」  

心理有個聲音跟我說:「你看到鐵鍊了嗎?」  

這聲音讓我有了很深的體悟跟感動,我雙手合十,致上謝意。 繼續沿著我的道路前行。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走過英雄之旅的豆子

度過了考驗,圓豆成就了自己風格的咖啡。
有次去越南,無意間買了特殊的咖啡豆回來,形狀呈圓形,偏小,跟平常在商場選購的咖啡豆不同。但品嚐起來,卻很有個性,回甘,在嘴裡留有一種綿密的口感。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心理困擾除了基因遺傳,還有文化遺傳

心理的困擾,除了基因的遺傳,亦常伴隨著家族文化的遺傳,如何體悟代代相傳的枷鎖,才能打破家族的禁錮,迎向新的人生。

推開精神科診所大門,前來求診的病友,常常抱怨心情或身體的不適,無論焦慮、煩躁、情緒不穩、失眠、莫名的酸痛等等,跑遍各家醫療院所,作過不同的檢查,吃過各式各樣的藥物,但仍有說不上來的感受,困擾不已。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淺談西洋占星學與心理治療

擔任精神科醫師以來,除了開立藥物之外,在從事心理治療的過程中,協助案主從更大的視野,理解生命的重要事件,處理過去未了的議題,以獲得生命的完整性與意義。某種程度而言,這是身為廣義助人工作者,都可以學習與應用的能力。在精神科臨床問診中,常觸及生命的議題與人生的危機,除了體質基因的疾病,或是嚴重的精神病症狀,精神官能性的憂鬱症或是廣義的焦慮症狀,都與其生命缺憾或挫折有關,如何協助案主將無意識的衝突,拉回到意識層面進行理解與修通,已有許多心理治療先進們的分享。這篇文章主要嘗試淺談如何結合西洋占星學的運用與概念,應用於心理治療的可能性。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漫談親密關係

在親密關係中,人跟人之間,究竟如何相處?

從我們小時候,甚至是那些我們記不起來的時候,我們從周圍的人身上,一點一滴地學會別人期待的行為、言語、互動、表達等等,在那樣的過程中,也許我們被動地經驗了親密,或是,來自周圍的人,享受著他們創造出來的親密感。而我們也在這樣的親密感中,學習建構自己的個性與互動。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龔毓雯 諮商心理師】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
東吳大學心理系學士

現任—
致理科技大學專任諮商心理師
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特約心理師

經歷—
致理科技大學資源教室輔導老師(104/2-105/12)
景文高中輔導老師(102/8-104/2)

服務項目—
工作取向:
敘事治療、藝術治療

工作主題—
親密關係、自我探索、人際困擾、壓力調適、親職諮詢、青少年校園學習及生活適應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魯婷  諮商心理師】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碩士

經歷—
臺北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世新大學無障礙資源中心
世新大學諮商中心

服務項目—
兒童與青少年、親子關係、親密關係、多元性別、生涯規劃、壓力調適、人際衝突、自我探索、創傷失落、情緒困擾、伴侶諮商、同志伴侶諮商、團體諮商、遊戲治療、表達性藝術治療、沙盤治療、心理劇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葉秉憲 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臨床組碩士

經歷—
彰濱秀傳醫院精神科
衛服部立玉里醫院
台灣世界展望會光復中心
輔仁大學 人文醫學教育研究計畫助理
台灣諮商心理學會 專案助理

服務項目—
心理分析式心理治療、情緒壓力與人際問題、照顧者壓力調適、疾病與存在議題、家庭倫理議題、生涯發展探索、人際互動團體心理治療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何巧雯 諮商心理師】


學歷-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碩士/戲劇學士

經歷-
希望心靈診所 諮商心理師
高雄港務警察總隊 諮商心理師/講師
行政院衛生署自殺防治安心專線 輔導老師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 實習心理師
樂活精神科診所 實習心理師
大愛電視台 節目企劃/節目主持人
兒童節目 主持人

服務項目-

個別心理治療、伴侶心理治療、親子關係親職治療、兒童心理治療、產後身心調適、心理劇、藝術治療、壓力調適、生理回饋儀、系統減敏感法。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吳哲宇 諮商心理師】

學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班
實踐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現任—
馨思身心精神科診所 兼任諮商心理師

經歷—
亞東醫院精神科兒童心智科 諮商心理師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 諮商心理師
新店高中生涯及自我探索團體領導者
亞東醫院精神科日間病房心理劇團體
台北市實踐國中輔導室認輔志工
台北市景美國小輔導室認輔志工

文山婦女家庭服務中心社工實習

服務項目—
工作取向:
個別心理治療/遊戲治療/心理劇/兒童及青少年諮商輔導/親職諮詢

工作主題:

自我探索/人際關係/親密關係/家庭關係/失落悲傷/焦慮相關困擾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酆巧玲 諮商心理師】


學歷—

美國聖地牙哥大學心理諮商碩士 (社區諮商組)1997年畢業

現任—
馨思身心精神科 兼任諮商心理師

經歷—
隨心沐語心理諮商所督導級心理師
台灣社區健康與家庭關係促進協會-特約心理師
呂旭立文教基金會—兼任諮商心理師
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特約諮商心理師
新竹市生命線員工協助服務中心—企業諮商
台北、新北市、基隆、桃園、台中市、宜蘭、澎湖等各家扶中心及安置學園—外聘督導特約心理師
松德婦女中心、天主教善牧基金會小羊之家 、 忠義基金會等各社福團體—諮商心理師、助人工作者訓練之外聘督導講師
台北縣市、新竹縣國中小學友善校園方案—駐校心理師
美國Arcadia, Healthy Living, 及Happy 成人(老人)日間健康中心 (ADHC)— 社工及心理諮商組長
美國洛杉磯 Family Services (西區亞太家庭服務中心)— 專任心理諮商員

專業訓練及相關背景— 正念靜坐開心禪修訓練、後現代敘事治療及合作取向、兒童遊戲治療、薩堤爾治療模式、心理劇與團體治療、家庭暴力防治專業人員研習與訓練課程

服務項目-家庭暴力與性侵害等創傷復原力探討、兒童與青少年發展、親職諮詢、兩性與家庭親密關係、老人諮商、失落與悲傷、助人者陪伴與督導、情緒身心壓力、生涯與生命探索與規劃、身心靈探索與整合、英文諮商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

【陳琬渝 臨床心理師】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心理學系臨床組 碩士

經歷—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 臨床心理師(2014-2015)
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 臨床心理師(2015-2016)


服務項目—
沙遊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失眠的非藥物治療、身心壓力調適、自我探索、成人與兒童憂鬱、焦慮困擾、親職諮詢。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