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清楚的界線有助於治療,除了身心以外,也包含安全信任的空間界線。】

 

【清楚的界線有助於治療,除了身心以外,也包含安全信任的空間界線。】
文/ #林甄君 #諮商心理師


  在百貨公司的某一層樓,人來人往的區塊,有著零星幾張桌椅,看似咖啡廳,但又沒有牆,僅有販賣飲料的櫃台。一對情侶點了兩杯咖啡,想要找位置享受悠閒的下午時光。剛好坐在兩個女生的對面,正因為這又像咖啡廳,但又不是咖啡廳的桌椅,狹小地像極了K書中心的位置,以至於這對情侶度能將對面兩個女生的談話聽得一清二楚。
  一開始聽得清楚倒也無妨,反正應該就只是閒聊,然而當其中一個女生所說的內容鉅細靡遺到家庭、工作、金錢……這些個人隱私,甚至哭了起來,開始讓這對情侶覺得不太自在了,他們並沒有心理準備要知道一位陌生人這麼多的隱私。而從另一位女生的談吐看出兩人並非朋友,而是帶著治療、權利與位置不對等的語氣,詢問對方感受,給予對方建議及回家功課。這讓人不禁想問,這樣的對話,是基於什麼關係?為何選在這麼開放的空間談這麼私人的事情?這位述說者是否知道她的內容被其他人聽得一清二楚?就算一開始同意,但事後會不會因過度袒露而後悔?或者從沒想過自己會在這樣的空間大哭了起來?

  今天來跟大家談談為何清楚的界線有助於治療,換言之,模糊的界線,甚至於沒有界線,很可能帶來極大的傷害。人際之間的傷害,有許多都是因為沒有界線,或是跨過界線所造成的。
  談到界線,也許在西方文化底下是稀鬆平常的概念,但在華人重視家庭與家族的文化底下,也許很多人會告訴你:人與人之間不該有界線,談界線是很自私的表現,代表你不懂得幫助別人,只顧自己的感受。事實上,這是一個對界線的誤解。
  我們先以身體來談界線,就比較容易懂了。人的皮膚就是身體的界線,用來感知這個世界。當喜愛的人給予我們擁抱,我們會感到愉悅,然而當不熟的人或厭惡的人碰到我們,我們則會感到不悅,這個不悅則說明了界線被侵犯了。
  同樣的,人的心理一樣有界線,這界線是用來保護自己,判斷是否有威脅與傷害,跟皮膚的感知一樣重要。然而,在華人的教育底下,很可能一個人心理的界線早已模糊或是消失。

  一個媽媽可能會要求小孩一定得做某些事,這樣才叫做愛媽媽、孝順媽媽,小孩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有界線,不能拒絕,因為「我們是家人」。以上的情境,可以汰換成各種角色,頂著因為「我們是朋友、情侶、同事…」的大帽子,以這樣”不能有界線”的潛規則,壓著人喘不過氣來。
  若一個人常常去踩別人的界線,或是認為自己不需要有界線,這個人的人際關係肯定不好。那就好像明明看到鄰居家的牆,卻硬要未經同意翻牆進去,或是敞開自家大門,隨時歡迎任何人進來踐踏,一樣地糟糕。
  常常在治療的情境中,聽到個案傷痕累累的生命故事,有許多都是因為界線早已被踩爛了。界線是一個重要的警報器,告訴你真實的感受,提醒你有危險或傷害來到,必須要自我保護。因此在治療中,重新建立個案的界線是相當重要的。

  再回到一開始的故事,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為何在一個治療情境中,除了身心的界線以外,有一個安全信任的空間這麼重要了。正因為來談者常常是處於界線血肉模糊,無力抵抗、無力拒絕的狀態,而身為專業助人者有提供一個安全信任的空間及保密的責任,這是最基本的倫理,用以保護及治療個案。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