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什麼是實務?

游賀凱,代理教師,花蓮縣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 文
「進入社大的『生命故事寫作班』是我首次不在學院殿堂中的學習課程,或是說首次不為了學院殿堂而參與的課程,這種特性在社大同學的身上更是強烈,他們有著不與學院知識計較的學習自主性。社大課堂上的互動有時直率得驚人,那些過度抽象而沒能回應於生活層面的,就被擋了回去,常常得下次再來,再來,是要在市井生活中更有作用的回應才行。」--2007年論文
最近讀有關對邊緣家庭或邊緣青少年的書籍,很多歐美或是部分台灣的書籍,都寫得很好,也都很重要。
不過我一直想到研究所裡丁興祥老師提到的一個概念:「守門人」,一個關鍵人物,知道那些知識重要,又知道那些知識有什麼前提假設。
我後來好像發現,如果我們經歷過邊緣家庭或與邊緣青少年工作的生活,我們其實不需要確認某些研究是否出自於權威期刊或名望大學才知道這些研究的結論有實效。
我是說,我們會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工作經驗中提取一些記憶與情緒感覺,然後......我們可以分辨一些事情,知道這些資料或研究中說的那一部分是重要的,以及它沒有講到的事情是什麼。
嗯......大概就是進入一個小宇宙的感覺......
不過我們需要這些實證研究,確認我們的感覺經驗與直覺的方向是對的,不只是一種個人的感受,而是很多人也同時在乎的事情,然後,也關係到很多人的可能性。
當然也許在我心中記著的其實是,我太太感概時說過的話,而要回應那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
「為了他們,我們得要很努力、很努力才行!」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