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心理師從聖經看親子關係 五】《約瑟與兄長們:偏愛反而破壞手足關係》

心理師從聖經看親子關係 五】
張巍鐘 臨床心理師 / 文
《約瑟與兄長們:偏愛反而破壞手足關係》
雅各本來只想娶拉結,但礙於種種原因先後共娶了四位妻子,有了十二位孩子。拉結的兒子,約瑟排第十一,除了第十二位的弟弟以外,約瑟的哥哥們都是同父異母的哥哥。很可惜拉結卻早逝,因著各種原因都讓雅各特別愛約瑟,特別的關愛反而讓「約瑟的哥哥們見父親愛約瑟過於愛他們,就恨約瑟,不與他說和睦的話」,在某次雅各打發約瑟去看牧羊們的哥哥是否平安時,有幾位哥哥卻說想殺了他,大哥流便與猶大良心不安,勸阻其他哥哥,最後就把約瑟當奴隸買了。
之前的故事提到以撒與利百加因個人喜好而各自偏心,雅各則可能因對拉結的情感而偏心,偏心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我們看見父母偏心造成兄弟的失和,也看到偏心造成的傷害,因為偏心是沒有真實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性,更會加深孩子內心的「不公平感」,因爲感到不公平自然會想以自己的方式來討公平。
要做到不偏心可能需要父母時常的自我反省。不偏心並非要把孩子們一視同仁看待,而是像教育一般,希望父母也因孩子的狀況「因材施教」,同時在教育孩子過程與孩子溝通,讓孩子了解自己管教背後的原因極為重要。
這些聖經故事都可以看出父母的不足,然而,在客體關係中以「足夠好」(good enough)的家長來講家長的功能,事實上我們都是有了孩子那一刻才當上父親或是母親,我們或許無法完美,但我們都努力地成為「足夠好」的父親或是母親。
我們在摸索中育養孩子,而孩子在成長過程都需要一個正向的典範,所以在育養過程也因思考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什麼,與是否合理,我們更該應以身作則,假如我們希望孩子可以認識與正當宣洩自己的情緒,我們就該在情緒方面好好調適與認識自己。我們若希望孩子們可以互相包容,我們就應包容孩子們許多錯誤。我們若希望孩子勇於認錯,我們若犯錯也應向孩子認錯。
從小就該把孩子當可以獨立自主的個體,適時地把孩子當作「大人」來尊重,也從孩子的觀點來看世界,同理與陪伴。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