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心理師從聖經看親子關係 二】:《該隱與亞伯之二:看見孩子的真實面貌,避免父母的投射》



【心理師從聖經看親子關係 二】
張巍鐘 臨床心理師 / 文
《該隱與亞伯之二:看見孩子的真實面貌,避免父母的投射》
就生活來說,很多事情都是出乎意料的,不管我們願意或不願意,有時候不幸的事情就是會發生,人自然而然就會後悔,常在「假如」「或是」「為什麼」想法上打轉,這後悔有時會讓人停留在過去,忽略了現在,忽略現在就在身邊的人、事、物。亞當與夏娃可能就帶著過往的創傷經驗,思想能卡在過去的事情,無法真實看見眼前的事物。亞當與夏娃可能因此較無法去關心該隱與亞伯的心理狀況。
同樣是亞當夏娃的孩子,該隱與亞伯應有類似的成長經驗,但兩個人面對事物的觀點相當不同。獻祭是信仰的活動,信仰應是由「心」出發,所以亞伯「用心」挑選頭生的,並選了他認為最好的部位,因為「用心」得到上帝喜悅換來的心靈的平靜,反觀該隱似乎比較在乎在乎亞伯得上帝喜悅,但自己沒有得到,該隱可能以外在的「輸贏」來看獻祭。除了「用心」,上帝提醒該隱上帝更在乎一個人平時的品行,假如“行得好,就能蒙悅納”。
同樣的環境可能造就不一樣的人,每個孩子都有獨特性,無法用單一方法來教育,有些孩子就是更需要有人關心,面對事物時的想法也需要引導。父母帶著自己過去的創傷經驗,加上忙著現有的工作似乎就忘記「自己與孩子都是主角」。
當該隱發怒時,上帝曾告訴該隱要反省自己的心態與行為。我們或許不用為自己過去有的創傷負責,但我們有讓自己成長,超越創傷的責任。世界並非都像童話故事,一切都幸福美滿,父母自己可能有原生家庭或是過往的創傷經驗,父母應留意不該將自己的「創傷反應」或是「未竟之事」強加在孩子身上。某種程度父母是主角,因為父母狀況良好,家庭自然就穩定,另一方面孩子是主角,我們許多努力就是為了孩子。不只要與孩子多相處,也多多了解孩子們的想法,不要太快批評,了解背後原因在適時引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