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文/ 張巍鐘 臨床心理師

  在有心理學這學門創立之前,人很早就發現「心」的重要,心理學許多重大發現其實在祖先智慧中早就出現,而活在當下一直是不同心理治療或不同生活哲學所倡導的。


  心理劇的創始人Moreno描述人會受到過往經驗的影響。父母成長經驗會影響著他們如何管教下一代,而下一代除了承受父母親的經驗,也會有自己的新經驗,每個人又在社群中互動的,不同的經驗互相影響。人在諸多經驗各自與交互影響下有了文化儲藏(culture conserve),有時文化儲藏可以讓我們用最省力的方式過生活,然而我們若沒有意識,我們很容易變成「機器」,以「自動化」來面對生活,當我們受限於過去,就會忽略當下發生的事務,自然無法用心活在當下。

  阿德勒認為人為了擺脫自卑或是內心的不舒服,會設定一個目標而前進,這目標在未來,所以是虛構的目標。雖是虛構的目標,但這目標卻定義了「成功」,有些人生活不斷地著忙碌,但靜下心來卻又不明白自己在為什麼忙,就算「成功」可能只換來了空虛。這虛構的目標會影響著我們如何過現在的生活,倘若虛構目標不改,一個人的生活模式也就無法改。 

  過去與未來並非不重要,只是執著過去或是未來只讓人無法活在「現在」,畢竟過去的事情無法改,未來的事情無法預料,也只有在「現在」人多少可以選擇如何看待過去與預備未來。然而,完全放棄過去與未來,只沈溺於「現在」只會讓人活得狹隘,尤其是每個「現在」都是稍縱即失,更像是手裡的沙,抓越緊流越快。Moreno認為人要「自發」(spontaneous)與「創意」(creative),而Adler認為人可以「自主創造」(autonomous create)。人應當省思各種限制,詢問限制對自己的意義,是帶著意識去看過去與未來,帶著創意在現在生活。 

  失去過去的規範與未來的目標,人很容易迷失自己,如何帶著自在的態度活在當下會是挑戰。Moreno與Adler都在心理治療概念中提過cosmos,人可以用彷彿跨越時間與空間限制的角度來看世界,是帶著永恆的觀點來看,聖經中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而且「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裡」,更簡單一點,在面對各種挑戰時,或許要問問自己,十年後、廿年後,或卅年後會如何看待?甚至自己將要離開人世了,對什麼會感到遺憾或後悔? 

  在大部份人的內心深處,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這兩個學派與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差異是強調人與人關係的重要,我們透過與他人的互動來認識與造就自己。說起來簡單,就是帶著「出世」又「入世」的態度生活,當然做起來相當困難。然而內心的成長是從身邊的人做起,我們帶著十、廿、卅年的觀點,如何看待身邊的人際關係,我們給了自己多少無謂限制,甚至是去限制或是傷害了別人?而哪些人會讓智慧成長?哪些人會浪費心力?在永恆的觀點裡,我們活在當下又該如何真實的做自己並回應世界?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