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關於「懷孕」這件事~

關於「懷孕」這件事~
文/林甄君諮商心理師



結婚後,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什麼時候要生小孩?
最有趣的是,如果妳變胖了,就有人說:妳是不是懷孕了。
如果妳變瘦了,仍有人說:妳是不是懷孕了,因為害喜。
如果妳身體不舒服,就有人說:大概是懷孕了。
如果結婚過了一陣子,仍沒看到妳懷孕,那麼,關心的方式會變成:妳和妳先生的身體還好嗎?要不要檢查一下是不是不孕?還是壓力太大了?
如果已經生了一胎,就會有人問妳要不要生第二胎。已經生了男孩或女孩,就會問妳要不要生另一個性別的寶寶。
不管妳做什麼,就算只是穿了一件新衣服,結婚後的一切,在外人眼中,似乎都要與「懷孕」有關。
如果,妳告訴人們:我不想生。人們會驚訝地看著妳,然後試圖說服妳,小孩有多可愛,怎麼會有人不愛小孩?
妳試圖換個回答:我不想現在生。那麼就有人會開始說教:趁年輕生比較好。
最後,為了要避免這些疲勞轟炸的話題,學會了一個最安全的回答:正在努力中,順其自然。這個答案真的是自己心中的答案?還是其他人想聽到的答案?
說真的,這些「關心」都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無意」的話題,但當這樣的「關心」過多時,也足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健康。
這些「關心」的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假設:結婚後,應該要生小孩,小孩如此可愛,有小孩的家庭才叫做完整。
但這樣的假設,卻忽略了人的多元性,小孩並不全然是可愛的,並非每個家庭或父母都適合有小孩。
至於,是否要懷孕,則有各式各樣的考量,自己與另一伴是否喜愛小孩?何時適合懷孕?年齡?經濟?誰是小孩將來主要的照顧者?居住地是否會改變?為了誰生小孩?身體是否適合懷孕?
有些人可能來不及有上述的煩惱,就已經懷孕了,但也有些人是想懷孕卻一直懷不上。
如此,說到懷孕是人生大事,一點也不為過。懷孕,不再只是一個人或是兩個人的事。懷孕,可能也是一個家族,或兩個家族,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事。正因為牽扯到的因素如此多,尋求資源與協助更顯得重要。如果你或者你身邊的朋友正受苦於「懷孕」這個議題,除了找家人朋友談談,不妨尋求專業心理人員的協助,也許會有新的視野。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