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心理師的性別觀察】父權傷害了誰的情感?

 

【心理師的性別觀察】父權傷害了誰的情感?




當談到 #父權社會 或是 #女性主義 ,就很容易激起對立的兩方互相攻訐。當有人自覺受害了,就表示有人站在加害者的位置上,聽起來非常理所當然。但當我們朝著這個方向思考,就會陷入一個互不相讓的困境裡。身為一個心理師,在我的觀察裡,我看見的是在這個父權體系下,每一個人都被『#剝奪』了。

在我們成長的傳統價值裡,對於『男子氣概』或是『賢妻良母』的想像,都是一種強硬的刻板印象。讓我們失去了理解和塑造自我的多元可能性,把我們明明就感覺到自己喜歡的樣貌,硬生生地壓到心裡的最底層,在表面上演出一個社會期待的行為模式。這樣的壓抑越強烈,就對我們 #情感生活 造成越大的影響。
進入到心理師會談室的人們,很多時候是在某一次的戀情受挫後,才驚覺自己難以控制的黑暗面。陷入強烈的悲傷,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失敗的原因;或是忽然覺察到自己的個性,總讓自己陷入一樣的困境。從這裡開始出發,我們開始跟來訪者一起工作,面對他們一直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想法觀念,和行為反應方式。

在這些工作的過程當中,我逐漸發覺,確實有一些屬於『女生』或是像是『男生』的問題。而促成這些 #情感困境 的特質,其實都跟一路成長上來的 #社會期待 有關。傳統上來說,大家總是想像女生要扮家家酒、玩洋娃娃;男生則是被認為要喜歡汽車和機器人一樣。一方被期待溫柔、關懷和顧家;而另一方則是被認為要剛強、勇敢和冒險。在這樣長大的過程中,潛移默化了我們的情感特質。女性學會壓抑自己憤怒和外放的情緒,對憂傷和哀愁情緒特別敏感;而男性,則是習慣性的強調理性和效率,時常忘記如何表達自己的脆弱和傷心。

太過於『男性』或是太過於『女性』,造成了截然不同的情感困境。而這時候心理師的工作,便是協助來訪者,安全地去碰觸自己 #未知的內在
每一個人身上都應該有男性和女性的部分,也都需要這兩種部份來平衡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有能力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變化,也要有勇氣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每個人個性中男女特質的配比不同,不可諱言,與原生家庭的 #教養方式 息息相關。有些家庭對性別的定義十分傳統儼僅,不期待男孩學習處理家務,同時剝奪男孩創造、自主和自我照顧的能力。也有些家庭特別需要孩子在很早期就發展出照顧能力,像是有許多家中最年長的女兒,總是被要求有穩定的情緒與付出的精神,來維持家庭生活的平衡。這些過往,都會讓我們身上可能帶著很固執的性別特質,乃至於塑造出我們成年後的情感風格。
但在成人的感情世界裡面,如果太過於偏向某一種個性,失去彈性,都會讓我們的 #愛戀關係 變得狹隘。必須找到一個『很剛好契合』的對象,符合一切你所想要的樣貌,才能夠順利發展親密關係。舉例來說,如果你總是希望對方聽你的規劃,一失去主導權就會使你焦慮和憤怒;或者,你在挫折時一定要靠著依靠別人的安慰才會舒服一些。這些很強勢的 #性格特質,都會需要『非常適合』你的對象,才能夠長長久久下去。

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已經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教給我們的能力。但我們可以透過在長大過程中,每一次的事件或是挫折裡,慢慢發現自己還需要些什麼能力。避免困在過於強硬的 #性別框架,才能夠漸漸地找到照顧自己也照顧別人的平衡生活。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