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提供:Blogger.
RSS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發脾氣又有什麼用呢?」part2



【心理師好黑暗專欄】文/ #王思涵 #臨床心理師



「發脾氣又有什麼用呢?」part2



在治療室當中,眼前的她/她有一種疲倦,不只是工作、課業或是家庭家務上的疲倦,也不是體力上的疲倦,而是一種「心好累」,一種無法對人有所期待的疲倦,無助,害怕失望。

「如果一直懷抱著希望,就會一直感覺到失望,跟絕望。」






但其實對於能被人了解的這個期待,並不會消失,失望不會消失,悲傷不會消失,生氣不會消失,就是被收進心裡的盒子裡,埋起來了。

上次講了「發脾氣又有什麼用呢?」part1,這次來講生氣舉動背後的期待。
[參考文章] https://goo.gl/5LsxKL

那麼,生氣背後的期待是什麼呢?

有一種生氣,是因為期待被看見,期待被照顧,期待各種情緒能被照顧,生氣的情緒,悲傷的情緒,無助的情緒,所以有時候外在看起來是難以理解的,或許貌似胡鬧任性耍賴,但如果冷靜下來看,可以從中看見那些被照顧的需求。很多時候,生氣的人,就像是孩子般的單純,只是渴望被照顧,但在某些惡化的關係當中,這樣的被照顧的需求搭配上不會自我照顧情緒的大人,最終會讓情緒成為一種控制他人來順應自己的心意的狀態。

也有一種生氣,不知如何控制,情緒一湧上來,就像是被拋入漫無邊際的大海,快要無法呼吸,腳踏不到地,全面失控。這時候期待的,是有個能安定人心的人,來讓自己穩下來,回到岸上。

還有一種生氣,是一種內外在很大衝突的表現,或許有太多從小到大的壓抑,文化,教育,告訴你不能生氣,不應該生氣,可是那種生氣或是其他的情緒不會被消融,依然在你的身體與血液中翻著,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化作語言或是表情,結果先生氣的往往是你眼前的人,不准確的說法來說,對方是被你激怒的,可是準確的說法來說,當對方生氣了,好像你也可以感到安心的,理所當然的生氣,無論眼前的人是本來就令你感到生氣的對象,還是只是聽你訴苦的人。這樣狀況的形成,經常是因為過去經年累月壓抑的習慣,導致對自己的情緒習慣去否認,或是把敏感度調的太低了,所以有時候還會無法理解別人為什麼比自己還生氣啊?!但在也有別人生氣的情況下,自己的生氣好像也可以不得不的,猛獸出閘,被放出來跟大家見面了。

另外有一種生氣,前面的歷程跟上一段很像,又像是前幾段的綜合,也是很想用理智壓抑下來,可是還是會有理智壓不下來的部分,最後還是把這個生氣傳遞了,但是當別人生氣時,反而自己就不那麼氣了,自身的位置就被轉換了,從看起來無助又無法生氣的控訴者,可以轉過來去安慰跟照顧別人,也能處於一個相對有力量的位置,借著別人的口,去說那種生氣,然後去照顧,照顧別人的時候,以為能照顧到自己,但這樣的繞啊繞,反而更孤單。

還有好多生氣背後的歷程跟心情。

你平常的生氣,是哪一種生氣呢?

是想控制一切的生氣,想被照顧的生氣,想被理解的生氣,想要有個安全環境的生氣?想有個勢均力敵對手的生氣,還是想要逃離那種生氣處境中不舒服的那個自己的生氣?

傾聽自己的情緒是重要的,關注自己的生氣模式,也是重要的,有的時候自己的生氣是這樣,有的時候是那樣,也有的時候是更偏向某一種。

「那個痛哭流淚的他/她,進入腦海中看見混合著悲傷與生氣的自己,那個五歲的小男孩/小女孩,他/她不是去擁抱安慰那個他/她,而是去推開那個自己,甚至去打他/她,漠視他/他,如同當年他/她的情緒被大人們推開與漠視一樣。」

生氣有對內跟對外的需求,對內,要讓自己的內在有所抒發,對外,希望能被理解,被安慰,被支持。對外的需求,有些人經常落空,這樣的落空,通常是內外一起的,當一個人不知道怎麼照顧內在生氣的自己,就會更容易再錯誤的時機有所期待,或是對錯誤的對象有所期待。

如果無法擁抱瑟縮在內心角落,那個生氣的自己,那個悲傷的自己,也請你輕輕的蹲在他/她身邊陪伴他/她,直到你慢慢存夠力量,可以牽起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然後跟他說一聲「沒關係,我在」。

//更多資訊//
▎月球上的心理師部落格
http://psychologistmoon.pixnet.net/blog

▎月球上的心理師粉絲專頁
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Moon/

▎存在催眠治療學會 
www.facebook.com/existentialhypnotherapy/

  • Digg
  • Del.icio.us
  • StumbleUpon
  • Reddit
  • RSS